体检费纳入医保怎么样?两会代表:多投入1元体检费=节约100元抢救费
两会前夕,小观发起了
提问应勇市长的帖子
↓
留言中,许多网友对
医疗相关的问题
相当关注
对此,
代表委员们在两会现场怎么说?
小观去现场记录下了
你有多久没做过健康体检了?
代表建议:将体检纳入医保
今年的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刘中民认为,如果能将体检费用纳入医保范围,便可以有效发挥医保基金在健康促进、重大疾病早诊早治方面的重要作用,减少市民的看病支出,进而事实上减轻医保的负担。
体检缺失,导致一些人查出来就已晚期
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上海2016年前十位疾病死亡原因和构成中,循环系病列第一位,死亡专率为10万分之343.12,占死亡总数40.24%;肿瘤列第二位,死亡专率为10万分之262.54,占死亡总数的30.79%,前两位死亡原因占比达70%以上。相较于2006年,循环系病死亡专率提高了40.8%,肿瘤死亡专率提高了16.4%。
刘中民说,长期以来,个人健康体检的缺失导致相关人群一旦查出患有重大疾病,其病情大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中晚期疾病的治疗,不仅极大地消耗和浪费医疗资源,加重家庭和医保的费用负担,治疗效果也非常差。
“除了百姓对健康体检未予以足够重视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体检费用尚未纳入医保范围,个人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愿较弱。”刘中民说,按目前上海的医保政策,只有在定点医保机构发生的门急诊诊察费、住院床位费、手术费、药费等可以报销,上述个人健康体检所产生的费用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即使医保和个人账户有余额,也无法用于健康体检。
将体检纳入医保,是否会增加医保的负担?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刘中民援引了一组新华社报道中的数据。刘中民认为,医保如果只守循于为“治已病”买单,却不将有利于促进健康,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个人健康体检纳入医保体系,可能会导致大病、重病越来越多,病人生命质量越来越差,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医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
“我建议,可依据上海地区居民的年龄、疾病谱、疾病负担等特点,确定拟筛查的目标疾病,评估不同体检项目对目标疾病诊断的价值,进而遴选若干相对适宜的体检项目,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刘中民说,“同时,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维持不突破的前提下,通过设定合理的支付比例,允许和鼓励将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本人或直系亲属体检所产生的相关费用。
你家失能老人享受到“长护险”福利了吗?
委员建议:“长护险”应覆盖所有参保的失能人员
自2018年1月1日起,长期护理保险在上海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如今试点工作开展已经一年有余,效果怎么样?
存在问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评估质量偏差
郝勇委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长护险制度设计面向的对象是轻度、中度和重度老人,也有需要二级照护的老人,但服务的项目却只是围绕在床边。由此,就产生了保障群体与保障内容不相应的问题。
叶强委员指出,去年,农工党上海市委就本市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重点进行居家护理的调研,发现全市需求评估机构40家,评估员专业性不强,主要借用街道聘用人员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评估质量、及时性难以保证。部分病人的调查表评级与实际需求不对应,调查内容无法反映申请人实际状况,导致部分区复评率高、等级调整多。
此外评估系统信息化不给力,评估系统不能与相关部门、单位信息系统互联共享,无法实现移动评估、线上结算、网上监管、在线质控等功能。
调研结果显示,在居家照护的42项护理内容中,其中15项医疗护理服务量极少,许多受访者希望能保留原民政部门提供的家政服务项目,以解决“有人喂食,无人烧饭”的困境。
试点期间,不符合年龄条件(低于60岁)的参保居民如肿瘤、精神病、残疾人等失能人群无法纳入申请服务范围。
长护险该如何精准覆盖相关人群?
郝勇委员建议,从制度设计上能够理顺逻辑,保障群体要么保持目前群体不变,但要把服务的项目内容从床边扩大到室内;要么缩小群体,重点关注重度失能老人。
叶强建议,优化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完善照护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移动端APP,建立老年照护需求数据库,并与民政救助、医保数据、居民健康档案等相关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提升评估精准度。
叶强建议,长护险制度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目前筹资涉及全部参保人群,建议所有参保的失能人员均可申请享受长护险服务。组合政策,构建“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的居家照护模式,由民政救助、慈善基金、特殊人群扶助等资助生活照顾,由长护险和商业保险支撑医疗护理服务。
医疗垃圾可能成流行病源头,怎么处理?
委员建议:借鉴食品信息追溯的做法
“上海是全国医疗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城市,虽然建立了相关处置规范,但对医疗垃圾的危害认识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垃圾处理体系。”
医疗废弃物容易成为流行病的源头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全国医疗废弃物数量翻了一番,其中上海是全国医疗废弃物最多的城市。“医疗废弃物含病菌多,有害性大,但我们调研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意识淡薄,而直接处理医疗废弃物的工勤人员这方面意识就更淡薄了。”胡伟国委员指出,一些医疗废弃物被放在医院内的公共垃圾桶,产生的有害气体会进入空气,甚至一些微生物会成为流行病的源头。
总体来看,上海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位于全国前列,目前已建立区级医用垃圾处理中心、医疗废弃物信息平台等。“在这些基础上,我觉得上海应该通过立法,提升从业人员和普通市民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科学认识和重视水平。”
建议全流程监管
胡伟国也指出,尽管上海已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理的信息化平台,但目前只有130家医疗机构应用这一平台,普及力度还不够。同时,这些平台网点之间没有联网,信息交叉查询和追溯都存在障碍。
胡伟国提出,可以借鉴食品信息追溯的做法,对医用废弃物处理进行全流程监管,从医院到处理厂之间形成闭环管理。此外,对于部分一次性、高价值的废弃物,比如起搏器等,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可回收再利用。“总而言之,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上海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经验也应该推广到长三角,因为污染的影响不是割裂的。”
对代表委员们的建议
你有什么看法?
对和你息息相关的
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
欢迎到这里留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王闲乐 陈琼珂 邬林桦 曹飞等
微信编辑:纳米
◢ 猜你想看↓↓↓
《抢救上海小店》刷屏!人大代表直言:没有这些小店,上海也就不能成为上海了
证监会“易”主,刘士余清理了一半的A股“棘杖”,如何接手呢?
“紧日子”来了?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两个5%,有什么特殊信号
你最关心的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也在两会现场连发“灵魂拷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好好看↓”